理解中国经济发展
很荣幸听了刚才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学者他们发表了他们的高见。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给这几位做个评论。
我曾经做过这么一个梳理,19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及其理论表现,可以区分为三♂个类型,即市场经济的1.0、2.0和3.0。三着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核心的区别我认为就是如ζ 何理解在市场经济当中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市场经济1.0理论指的是新旧自由主义,在它看来经济和〓政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制度领域。从凯恩斯以后市场经济理论有重大的变化,因为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凯恩斯Ψ看来,他对于用货币政策调节利息率影响投资,并维持整≡个市场正常运行,已经不具有信心。他期待社会承担投资的责任,也就是让国家承担它的角色。所以从凯恩斯开始我们说经济和政治实际上↘被看作是相互嵌入的,国家嵌入了经济结构,成为后者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继承和弘扬了市场经济理论2.0。由于3.0理论和2.0的相似性,下面我们会把2.0抽象掉,比较1.0理论和3.0理论。
上面两张图里,右边的三角形是我们对所有经济学范式的理论结构的划分,新古典范式也好,马克思经济学范式也好「「,它们都有三个层次构№成,即纯理论、历史制度分析和政策理〒论。所谓纯理论要研究的范畴或者规律,是适应于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具有一般性。历史制度理论强调在不同阶段有←特定的制度,因而需要结合纯理论与这些制度进行历史制度分析。最后是政ξ 策理论。将这个层次划分与前述三种理论▆类型的划分▲结合,我们可以勾勒出中国经卐济学的分野。在下图里,横坐标是纯理论,向右的是3.0的纯理论,跟它对应的是左边的1.0的纯理论;纵坐标是历史制度理论,向上的是3.0的历史制度╲分析,向下是1.0的历史制度分析。这是我近几年来为了理解中国经济学的分野◆所做的一个尝试,我认为基本上中国经济学家的所有理论都可以在这个图里被囊诺。
我们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象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第一个象限,跟它对应的第三象限罗列了一些理论,比如说冯兴元老师很看好的欧肯放在第三ω 象限。新制度经济学也是新古典制度经济学,也在第三ω 象限,因为它的纯理论是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这里我们给新古典打了个问号,新古典相对比较复杂,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某些理论,比如说卢◆卡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以放在第三象限。但是新古典有些理论像新古典微观的这些理论思想史上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斯蒂格利茨在90年代曾经有一本书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提出一个观※点:苏东剧变证明新古典经济学是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不是一︾个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个故事比较长,可以从1930年代兰格说起,这里不多说了。在中国,流行的竞标赛竞争理论和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其大多数研究在我看来都可归入第三象限,因为他们都接受了新制度经济学对政府作用的限卐定,即界定产权,降低交易∞成本。这事实上是自由主义的理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果说经济学家在逻辑上完全自洽的话,按道理只应该有第∑ 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理论,我们关注到一些过渡状态的理论,它是有矛盾的。我们在第二象限放了林老师◤的新结构经济学,他的纯理论是1.0的,因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论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整个理论皇冠上的明珠。但另一方面,新结构经济学的历史制度理论,即围绕中国经△济制度的分析,又是3.0的历史制度理论,比如关于产业政策的理论,关于Ψ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等。林老师曾提出,国有企业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它外部的竞争环境,而不〖是内部治理等等,后者是不同所有制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实质上都是3.0的理论。但总体看,我认为←新结构经济学是一个内在有矛盾的学说。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如何理解中国增长奇迹的。我们的分析主要侧重在制度和规律层面。刚才几位讲的比如说张军教授讲的战略层面,这【个也是重要的,跟我们不冲突,是互补的,后面也会谈到我们谈的观点甚至跟张维迎教授的观点也有接洽的地方。
简单看一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政策话语当中我们很熟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有两个特○点,包含了双重结合,第一个可以◣叫做纵向的结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以及19届四中全会以后增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者是相互结合的。它们在图上是纵向√排列的,因此我称之为纵向结合。但还有一个横向结合。基本经济制度ζ的三个命题都有个特点,它都是个二元结构,这边是公有制那边是非公有制,这边是按劳分配那边是按要素分配,这边是有为※政府那边是有效市场。根据这个二元结构,我们若将公有制、按劳分配、政府作用◥放在一起∞,则它们对应的事实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另↓外一边则是非公有制、按要素分配、有效市场,这是市场调节的一般机制。从图上看,这两端正好是横向的关系,所以是横向的结合,它■体现了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害: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跟市场调节一般机制的结合①①。通过这种结合』,国家不是在市场外部,而①是在其内部发挥作用的。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调节一般机制的结合,也是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事实上有两个经↙济调节者,两种经济协调方式或者两种资源配置机制,它们相互结合,但也相互区别。接下来就要问一个进一步的问题,用什么样的经济规律描述这两种相互结合、有相互区别的机制。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好处于一个发展的关节点上,它需要实现从」制度分析向规律分析的转化,这也是中国特々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化一个关键。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获得很好的解决。
与上述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相对应的,是两种类型的规律,一种是国家经济行为规律,另一种是市场调节规律,或资本运动的规律。关于国家行为的规律,我认为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里论述的关于国家行为的两条规律对我们有借鉴意义。斯大林表述的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规律,一个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基本规律在50年代晚期受到过毛泽东的批判性考察。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呢?就是在高度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社会生产,满足整个社会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功能是々什么呢?是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提供一个生产目的,就是给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目①标进行排序。抽象的讲,这个规律界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具像的讲,就是十四五规划跟2035远景规划所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以后才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实实在在的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这☉个目标。
从1950年代晚期ζ开始,毛泽东试图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里引入制度变迁的因素。斯大林对规律的表述是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这边是发展生产,那边是满足人们需要,这里没有生产□关系的变革,因为斯大林假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完善的。从50年代晚期∴开始毛就开始批评这一点。我们给大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论述,这段话是体现♀了毛的精神,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经过重新表达以后用于解释我们的改革,习近平讲,过去35年来我们做的一切,都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发展生〇产力。
除了国家行为规律以外,我们用√什么规律来描绘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呢?简单表达一下我们的看法。这个图呈现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我们知道马克思经济学是一个有剩余的→经济学,跟新古典经济学不一样。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推论,在人类历史上剩余的生产无※外乎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相对的方法,一个是绝对的方法。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从原点画一条45度的线,在这个线上可以看到什么呢?因为横轴代表了生产力,纵轴▲是剩余产品、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沿着45度变动意味着,剩余的增加是跟生产力的进步是齐头并进、互为条件的。生产力的进步也就是维迎教授讲的创新,但张维迎教授强调创新的同时忽略了一条,就是创新必须带来更多的剩余,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剩余『劳动时间。
我们再画一条垂直的线,沿着这条线往上运动有什么特点呢?它意味着,剩余的增长是以生产力不变为前提,这可理解为马克思讲的剥削:给定技术不变,但剩余还会增长。以这两条线为参照我们画了一条曲线,这个曲线一开始的形状跟垂直线很近,说明ω 在人类社会初期剩余的增加主要是绝对剩余▓增加。但有一个拐点,过了这个拐点后,曲线就跟45度线有点靠近。这个拐点发生在什么时候?人类的工业革命。通过这条曲线的变化,马克思表达了∮这么一个重要观点:随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崛起,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此成为生产剩余的主导方法。马克□ 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一个描述人类工业革命的经济学理论。在《共产党宣言》当中马克思讲了一句话,这句话深刻影响了熊彼特,熊彼特深刻影响了张【维迎教授。《共产党宣言》说,资产阶级在夺得它的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人类社会以往创造的总和还要多。在《共产党宣言》以后马克思干了什么事儿呢◥◥?十年以后,马克思完成了第一部《资本论》手稿,这个手稿当中马克思系统厘定了他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也就是一个关于技术革命的理论。依照这个理论,一方面,只有技术进步或创新,才能带来更多的剩余ぷ价值或利润;另一方面,迫于竞争的压力,剩余价值或利润又必须用于生产性投资或创╳新。这样一来,马克思就通过一个具体的经济学理论,说明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实际含义。
我认为张维迎教授的观点当中的精华可以被这个理论包容。我不同意他的一点是,他不应该把国有企业』从创新的图景里排除掉。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无非是创新职能的承担者,它跟私有、公有没有必然关系,甚至政府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家型政府。如果我们把国有企业乃至政府加进马克思的理论,就进一@ 步发展了这个理论。我把这样的理论称为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它的根本任务是解释一切社会剩余向生产∏性投资的转化。这是从根本上说明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和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
最后我给大家看看这一位,有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他是谁,有的可能还不知道。这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两周前他刚刚发表了一个演讲,这个演讲证实了张军教授强调的国家战略的重要●性,证伪了张维迎教授的观点,即国家战略不重要←。沙利文介绍了拜登政府要推行的工业和创新战︻略。这个战略要确定一些特定的部门,实施这一战略。这些部门有什么特点∑呢?根据沙立文,第一,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部门,第二,它是从国家安全视野@来看的战略性部门。国家要在这些基础性战略性部门发挥引领的作用。第三,这是私人工业无法进行投资以实现国家雄心△的部门。沙立文区分私人资本的目标和国家的目标,其背后隐含着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或经济协调方式。美国政府贯彻的工业和创新战略,背后代表了跟市场╳调节机制不同(但也相互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市场调节与国家经济治理的有机结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而且也有可能成为美国市场经济最终趋向的目标。谢谢各位。
版权所有: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如有任何意见或问题,请发Email至cape@ruc.edu.cn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474号